斷食 – To Eat or Not to Eat?
「飢饉三十」是慈善團體每年均舉辦的籌款活動,目的是讓參與者一嘗飢餓的滋味,以體會在貧窮地區生活的人的苦況,並藉此鼓勵大家參與善事。對於參與者來說,這可能是他們唯一「不進食」的經驗,也可以說是一種不知不覺的「斷食」行為。又或偶有些人士,為了回應社會某些不平事而採取「絕食」行動,以公開的姿態短暫停止進食,只飲用流質飲料以示抗議等等,這其實也算是「斷食」的一種,當然這種做法並不是以健康為出發點。其實甚麼才是真正的「斷食」?有何健康價值?有甚麼現代意義?是否值得採用?有甚麼功能?為何為人所採用?
經驗之談
數年前某次在台灣與一位中醫閒聊時,他提及現代人的一般毛病,並巧妙地提出了「如果你想健康,不妨有規律地斷食」的意見。慣了在都市生活的我當然有點兒感到意外,因為如一般人的想法,好端端的生活,平白無故的不去進食,豈不是白受罪嗎?而且要在上班工作的日子停止進食,會否容易受到不必要的食物引誘而失敗?會否因太飢餓而無法集中精神工作? 雖覺得有點不太可行,卻又非常感興趣,於是毅然說︰「好!怎樣開始?」當然,其餘的部分已是歷史。在經過 其仔細的檢查及中醫式的望、聞、問、切程序後,他給我正式開了一個 3至 5天的「斷食方」,著我以果菜汁取代所有食物,並預先告訴我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不適現象,讓我作好充足的心理和時間準備後隨時開始。回港後,我展開了一個為期三天的「半斷食旅程」,印象深刻而充滿「樂趣」。即使個人對於都市人進行「斷食」的可行性依然抱有懷疑,但對它作為一種現代人可以選擇的排毒作息方法異常推崇,諸君不妨多作了解。
斷食歷史由來已久
歷史書上有關真正斷食的記載當然不少,在宗教行為上來說,它更是生活的一部分,例如回教、基督教等均有定期的「齋戒」期,期間不食,甚至不喝。而歷史上有不少哲學家、藝術家、文人學者,甚至國家領袖等均在不同時間斷食淨身,讓他們的頭腦更清醒云云。另一方面,非常有趣的是,原來除了人類之外,地球上的生物和動物每當受傷或患病時,一般均會停止進食,完全處於靜止或休眠狀態,讓身體進行修復。甚至有深信斷食功效的學者更將自然界中植物的四時生長過程—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比喻為「植物界的斷食」,說明自然生長過程中的生 理週期有序的重要性。這種過程是都市人所沒有的,每天只有幾小時的休息時間(不幸的是我們連基本的睡眠休息時間也未能掌握),益見斷食可能發揮的積極作用。
真正斷食的意義
當然,嚴格來說,只要一天完全不吃食物而只喝清水,已可以說是一定程度上的斷食,這種形式的短暫斷食在很多宗教信徒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,稱為 Fasting。另一種極端的斷食,可由古時提倡的「洗髓修煉法」中體現,所鼓吹的是連續 28天,甚至整整一個月的完全斷食,據說可令修煉者脫胎換骨云云。從另類療法的角度來看,有規律及在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斷食是一種療法,能令身體變得更健康。遠在蘇俄地區,醫院裡設有「斷食治療部門」,而在日本、美國、英國、澳洲等地,均有斷食治療的專科醫院,為病者提供適當的環境與場地以進行規劃性的療程。故此,真正斷食療法並不是指隨意在家「不吃幾餐」就可以得到的效果。
為何斷食有療效?
不少鼓勵斷食的理論均強調其保健價值,提倡斷食可以令人精神抖擻,思想清晰,改善體質兼延年益壽,還可以修復身體的天然機能、治病及減肥等等。最重要的是可以讓身體某些主要器官如消化功能等能更有效地運作,將體內積存已久的廢物排走,繼而更有能力發揮它們應有的功能,以及提高自我免疫能力。
當我們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後,身體便會依據所需而消耗體內的儲存,例如為了維持人體所需的能量而燃燒脂肪,若停止補充熱量,體內儲存的糖、脂肪及蛋白質,便會為身體提供能量,同時亦會排出毒素。當我們停止進食超過 24小時後,消化性酵素會從胃部進入腸內,配合其他運作中的部分,將未能完全消化分解或使用的物料及剩餘物資進一步分解,包括血液內流轉中的壞死細胞和微生物,以及新陳代謝後的廢物等一併處理。這好比為我們久積雜物的工作桌進行一次大掃除,重新整理安排,對首次斷食者來說,尤以改善腸臟功能較為明顯。
當然,斷食是否有效,便需視乎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及身體情形,它最重要的功效並不止於腸臟的休息及清理,更是排除血液中的廢物。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運送營養和氧分,同時將代謝後的廢物運至肝及腎處理;血液更是傳遞著白血球、各種酵素及其他免疫士兵的主要樞紐,隨時替身體作出適當的修補及抗病工作。因此如果血液不乾淨,或存在著太多毒素,便無法執行工作。簡單來說,體內基本的排毒工作不完全,毒素便開始運流和積存,毛病便開始發生,較輕微的是一些敏感症狀、皮膚毛病、暗瘡、口氣、體臭、便秘或輕瀉等。但長此下去,慢性病便很容易發生。有效的斷食可以將毒素排除,將血液中因毒素過多而產生的高酸性狀況慢慢平衡過來。更有前蘇聯國家醫院的精神病理科醫生,成功採用斷食方法治理超過 7,000名精神病者,當中包括精神分裂及妄想症的病人。
斷食——可以不可以
有效的斷食是要循序漸進並有規律地進行,最重要是不應妄自停止進食,並以為能達致斷食療效,這樣做會非常危險。因為人在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後,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、進行代謝。在脂肪代謝過程中,如果沒有醣類作為補充,會容易引起不適症狀,如疲倦、噁心、腹脹、口臭、口乾等情形;又或是令身體電解成分暫時失衡,心跳加速,影響心臟功能等。
斷食的利弊因人及做法而異,絕對不值得盲目追隨,尤以近年台灣地區有不少人推崇斷食減肥,經常以女人愛美的動機來宣傳斷食的美容效果。各位愛美的朋友千萬要留意,切勿隨便斷食,尤其是小孩子,更不應以此方法減肥。需知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熱量和養分,所以應鼓勵小孩多運動,少吃速食品或高脂肪、高糖分的食物,讓他們自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。
最重要的一點,是任何養生保健的方法均要持之以恆,偶爾斷食一次是不能治病排毒,皆因身體的毛病並非一朝一夕就形成,回復健康絕不可能是三天兩夜便能達到。尤以從未真正斷食過的人們,更需要有耐性和恆心,並要從保健養生的角度出發。
個人認為斷食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,就正如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喝八杯水、放鬆心情及睡眠充足一樣,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調校,是一種決心及價值觀的肯定。偶爾有序的斷食固然是可取的活動,諸君如有興趣,可以從清簡的飲食、多菜、多水果,少肉、少糖、少脂肪的食療開始,讓身體作好準備。最後,必須強調的是,任何斷食必須要有專人指導及有程序地進行,如此才能夠事半功倍。